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最新

这个项目让孤独症孩子专注力从5分钟提升到20分钟,怎么做到的

时间:2025-04-02 19:58   来源:东方网   作者:许一诺   阅读量:4811   

今天上午,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浦东新区民政局发布2025年度两个特殊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家在浦东”流动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和“星星港湾”孤独症儿童关爱项目。

所谓流动儿童,即非本市户籍、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双方或一方离开户籍地,在上海连续居住或生活满6个月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陆家嘴街道前期经全面梳理,发现辖区现有未成年人8291人,其中流动儿童1048人,老旧住宅小区、普通住宅小区以及高档住宅小区中,流动儿童家庭占比大致均衡,这也反映出流动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各异、服务需求多样的显著特点。

为此,街道未保站组建了一支以儿童督导员为引领、儿童福利社工为核心、各居民区儿童主任为执行主体的工作队伍,秉持“充分沟通、自主自愿、信息保密”的原则,网格员与儿童主任携手上门,精准采集流动儿童的详细信息。

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存在潜在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的流动儿童,我们还将开展跟踪探访与个案服务。从教育支持、生活帮扶、医疗服务、权益维护、家庭融入五个方面入手,通过个性化的精准服务,切实解决流动儿童家庭面临的实际问题。”

孤独症儿童的关心关爱,目前也是民政部门的关注重点。三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一位儿童督导员介绍,自2023年起,三林镇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核心枢纽,创建了“星童林”关爱赋能中心。

“目前,我镇在册孤独症儿童有31人,相较于2024年新增5人,发育迟缓儿童14人。但我们清楚,实际孤独症儿童数量远不止于此,还有部分孩子和家长,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承受着一切。”

在过去一年多的工作里,镇里察觉到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面临诸多难题。部分家长对孤独症认识不足,因拒绝承认、不愿治疗,导致孩子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特殊家庭为孩子康复,需承担高昂费用;家长还要面对社会的误解与偏见;此外,孤独症儿童教育资源匮乏,融合教育发展滞后,难以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为此,三林镇借助儿童主任、网格员、楼组长等基层力量,通过入户走访、宣传政策,动态掌握辖区内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基本状况与需求,已为44名特殊儿童建立 “一人一档” 关爱手册,并定期更新信息。

三林镇还对接镇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特殊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康复治疗;在教育方面,属地学校积极投身关爱保障工作,1所特教幼儿园和1所小学融合班,为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打开了希望之门;由社区 85名居村儿童主任组成的关爱队伍,也在持续传递温暖,他们走进特殊群体家庭,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此外,镇里通过开设感统训练、社交游戏课,抓住2-8岁黄金干预期,提升儿童感知觉与社交能力;生活适应课通过穿衣、用餐等日常技能训练,减轻家庭照护负担,经过一年努力,有家长反馈孩子的专注力从5分钟提升到20分钟;非遗文化课结合三林镇13项非遗项目,以手工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孩子的文化认同感。

此次浦东在多个街镇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布“家在浦东”流动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和“星星港湾”孤独症儿童关爱项目,旨在统筹利用各类慈善资源,全覆盖开展流动儿童、孤独症儿童服务关爱,切实推动《上海市流动儿童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上海市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主要任务》“两张清单”落地见效,让这些特殊儿童群体得到更好的服务和保障,获得更多的关心与呵护。

当天,浦东新区街镇儿童福利工作站揭牌。该工作站将依托街镇未保站,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咨询、政策咨询、帮扶申请等一站式服务,筑牢特殊儿童关爱服务的基层根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