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风大道时代”走向“沿江发展时代”,军山新城“破圈生长”
“继10月份征集四大公共服务设施概念方案之后,再次向全球发出邀约,征集大军山公园、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及环境提升项目概念方案。”12月8日,军山新城负责人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
一年之前,武汉经开区管委会从沌口迁至军山,“造车、造谷、造城”,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在武汉之南、长江左岸拔节生长,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再出发,从“东风大道时代”走向“沿江发展时代”。
本月,企业总部落户军山新城的岚图汽车定下小目标,月销量突破一万辆。“这里,不仅是‘魅力军山’‘科创军山’‘双智军山’‘国际军山’,更是有温度、有速度的军山。”岚图汽车CEO卢放说。
著名导演、摄影家徐海滨自2020年始,与团队持续拍摄军山新城1000多天。“从陌生到热爱,我想成为军山新城的一分子,推介这个极具魅力的‘未来之城’。”徐海滨感慨。
面积121平方公里的军山新城,大军山、小军山、龙灵山等13座山峰绵延起伏,通顺河、川江池、状元湖等14个湖泊镶嵌其中,“半城山色半城湖”造就了这座崛起中的生态宜居新城。
海拔197米的大军山壁立长江左岸,是长江中游的天然门户之一,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嘉靖年间《汉阳府志》记载:“三国时,吴魏相战,陈兵两山之间,故以大、小军山名。”
《水经注 卷三十五 江水》载:“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降魏武大军处所也。”
去年3月,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和武汉市考古研究所的历史学教授、考古专家,踏访大军山、小军山,探寻“地籍里的三国故事”,考证军山新城与三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专家学者们认为,经过梳理、查证《水经注》等历史文献,结合地理定位,军山新城所处的区域可以认定为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之一。
著有《张居正》《大金王朝》的著名作家熊召政曾登顶大军山,探寻军山与三国文化的历史渊源。“过去有三国时代的豪杰,在这里演绎了战争的史诗,今天这里的武汉经开人,正在谱写这片土地崭新的时代史诗。”他说。
从“书本”到“货架”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的“科创军山”
12月2日,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迎新”,华中科技大学郭新教授团队历经25年技术攻关,固态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试产线点火。
中试平台,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本”走向“货架”的关键一环。
在军山新城,武汉经开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携手,建设高水平中试平台,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冲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与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毗邻,中科武汉先进院军山中试基地已建设5条中试生产线,设有新能源材料检测与性能评价中心,可为中小企业、高校、研究院所提供新能源领域的“全周期”服务。
今年3月,工信部公布第5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单,首次新增创新成果转化类平台,中科武汉先进院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入选单位。“作为中国科学院在汉成立的第一家企业法人新型研发机构,将助力武汉经开区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武汉先进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李尚镕说。
据悉,武汉经开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将遴选华中科技大学2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驻搭建产线,“喻家山”“大军山”携手发力中试熟化。
5个月前举行的军山新城推介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解孝林作为“新居民”代言:“武汉经开区先后出台《科创33条》《人才10条》《知识产权8条》等系列政策,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正在加速向军山新城聚集。”
从“承载”到“示范” 智慧城市与智能汽车联动发展的“双智军山”
2023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参赛车辆、选手齐聚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长江日报记者 刘斌 摄
12月7日,在海口举办的第五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能力评估结果公布,位于军山新城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在全部两项能力评估中,均位列全国前三。
时下,军山新城承载工信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以下称武汉示范区)”,商务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住建部“智能网联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试点,交通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发改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等5大国家创新使命,让“聪明的车”在“智慧的城”全力奔跑。
截至目前,东风悦享在军山新城投入44辆无人驾驶巴士,开通9条自动驾驶公交路线,开展全天候常态化运营;百度“萝卜快跑”无人车队突破百辆,为近150万人提供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今年初,在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第三届双智论坛上,武汉作为全国三个代表城市之一发言,军山新城负责人向200余名国内汽车、交通、城市规划、通信等领域专家分享了“双智”协同发展的“武汉方案”。
“‘双智’产业即将进入3.0时代。”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认为,作为武汉“双智”协同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域,军山新城拓展“双智”应用领域,建设车、城共建数据底座,构建符合城市特色的配套完备的车路城协同产业生态,夯实“双智”3.0发展坚实基础。
从“开发”到“开放”外籍人士密集的“国际军山”
12月2日,爱莎国际教育集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揭牌。作为华中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国际教育项目,武汉爱莎国际学校今年已是第二个开学季。
Julie是武汉爱莎文华学校的外籍教师,今年不仅是她来汉的第5个年头,而且她也成为了武汉媳妇。到军山新城任教以来,这里的国际化城市规划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令她着迷。“在军山新城,我看到了‘生态城市’的样子。”她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军山新城将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社区。”
相隔不远处,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三院”建设如火如荼,千余名建设者加班加点抢进度,确保如期完工。明年9月,两所高校将正式开学,并迎来首批师生。其中,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生命科学与医疗卫生学部等九个交叉学科将迁入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
据介绍,两所新大学投入使用后,将面向全球着力引进、培养、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和高层次青年学术骨干,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开区集聚着超过80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是湖北省外籍人士最多、外资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过去一年,武汉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23.3亿美元,规模居武汉市前列。
今年7月举行的城市推介会上,军山新城诚邀全球精英担当“新城合伙人”。
军山新城负责人表示,将坚持走开发开放之路,加快打造“魅力之城”“科创之城”“双智之城”“国际之城”,期盼全球行业精英来这里投资兴业、共创未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